管理现代化

经济经纬

  • 低空经济助力新质生产力培育的核心路径、现实约束与破局之策

    杨琴;

    低空经济在技术创新驱动、要素资源优化与产业模式优化中的独特作用,成为经济体系变革的重要增长动力。在低空经济快速崛起过程中也面临诸多深层次挑战,包括新型劳动者适应能力不足、新型劳动对象转化效率低下、新型劳动资料生态优化滞后以及生产要素协同机制的系统性矛盾,制约低空经济赋能新质生产力的实际效能。本文从理论与实践双重维度出发,提出构建低空经济创新生态、完善低空空域管理与技术标准、推动技能培训与劳动者保障体系升级,优化资源整合与市场化运行机制的综合策略。通过技术突破、制度完善和生态协同,低空经济可有效激发新质生产力的潜能,为高质量发展与中国式现代化提供重要支撑。本文从系统性分析框架出发,为低空经济在新质生产力生成中的理论探索与实践路径提供深刻洞见与可操作性方案,推动其在全球化与可持续发展的双重目标下释放更大的经济与社会价值。

    2025年03期 v.45;No.259 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0K]
    [下载次数:122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7 ]
  • 公众预期与城市房价溢出效应——基于动态空间杜宾模型的实证分析

    龚金金;郑挺国;曹伟伟;

    基于动态空间杜宾模型,本文考察了公众预期对城市房价溢出效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公众预期能够促进城市间的房价溢出效应。进一步分析发现,公众预期对城市房价溢出效应的作用主要聚焦于短期,而房地产繁荣时期下的、来自发达地区的公众预期对城市房价溢出效应的作用更强。机制分析结果表明公众预期会通过改变地方政府的供地策略以及需求方的交易行为影响城市间的房价溢出效应。本研究对改善房地产市场预期管理以及优化调控政策实施具有一定的政策启示。

    2025年03期 v.45;No.259 10-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64K]
    [下载次数:30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4 ]
  • 新质生产力、劳动力技能差异与城乡共同富裕

    单旖旎;

    基于2014—2023年中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通过基准回归模型与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新质生产力、劳动力技能差异与城乡共同富裕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发现,新质生产力可赋能城乡共同富裕实现,且该结论具有稳健性。异质性分析结果证明,相较于低水平产业结构地区,新质生产力对城乡共同富裕的促进作用在高水平产业结构地区更为显著。中介效应检验结果表明,劳动力技能差异在新质生产力与城乡共同富裕之间发挥显著中介效应。

    2025年03期 v.45;No.259 20-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5K]
    [下载次数:35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4 ]
  • 数字经济赋能旅游产业效率提升——基于中国31个省级行政区的动态QCA分析

    徐乐乐;张帆;许安心;程乾;

    数字化赋能是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支撑,探讨数字经济对旅游产业效率的影响,为区域旅游业投入产出提供调整思路。运用DEA-BCC模型测度中国2011-2020年31个省级行政区的旅游产业效率,并对其时空特征进行初步分析,结合QCA方法分析了数字经济的组态效应以及省域覆盖度的空间分布差异。研究发现:中国省域旅游效率值呈现稳定上升趋势,空间上呈现中东部大于西部的特征;单个变量中,经济发展速度和产业结构随时间变化对高水平旅游产业效率的影响显著;五种组态都是赋能旅游业发展的充分条件,可归纳为数字技术驱动型、数字经济辅助型、外向经济驱动型;各组态均具备显著的时间效应,其中两种组态的省域覆盖度具备显著的空间异质性,与省域旅游效率值的时空分异特征相吻合。

    2025年03期 v.45;No.259 28-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98K]
    [下载次数:82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8 ]

财政金融

  • 悬顶之剑:监管机构随机抽查的威慑效应——来自年报语调的证据

    马连福;朱艳丽;

    以2012-2020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运用PSM和多期DID模型探究监管机构随机抽查对企业非财务信息披露的影响。研究发现:监管机构随机抽查制度显著降低企业年报净语调,这种威慑效应主要通过增加管理层风险感知发挥作用。异质性分析认为,在非国际四大、非交叉上市以及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较低组中,监管机构随机抽查的抑制作用更强。进一步地,随机抽查会降低积极语调,提高消极语调,且在语调真实性较差的情境下,随机抽查能够更为显著地体现其正面效应。随机抽查的语调监管作用有助于提升资本市场定价效率,优化信息环境。

    2025年03期 v.45;No.259 40-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20K]
    [下载次数:12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 ]
  • 离岸人民币债券全球安全资产功能研究

    王倩;沈嘉豪;

    在地缘政治冲突不断、美国滥施关税的背景下全球金融市场波动加剧,全球安全资产供需失衡问题更加突出。综合运用连续小波、交叉小波以及小波相干分析等方法,对离岸人民币债券在全球各类资产市场中的安全资产功能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全球股票市场,离岸人民币债券对部分欧洲国家股市有一定的对冲和避险作用,也能分散部分国家股市的风险,但整体效果欠佳;在全球债券和黄金市场,对冲、避险和分散功能均有所体现,不过表现并不突出;在原油市场,主要起到分散功能;在外汇市场,对美元展现出较强的对冲和避险功能,对欧元、日元、英镑有一定的对冲和分散功能,对澳元主要体现出分散功能。因此,结合当前更加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应扩大离岸国债常态化发行、丰富发行主体与产品类型、完善市场基础设施建设等。

    2025年03期 v.45;No.259 51-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58K]
    [下载次数:9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 ]
  • 循环经济试点政策对企业经济绩效的影响——来自A股企业的经验证据

    严威威;高志刚;韩延玲;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加快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对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本文以国家发改委公布的循环经济试点企业名单为准自然试验,选取2002-2011年A股企业作为研究样本,用多时点did模型考察循环经济试点政策对企业经济绩效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循环经济试点政策能显著提升企业经济绩效且存在技术创新、融资约束两条路径;异质性分析表明,循环经济试点政策对国有、高行业竞争度企业的提升作用更明显。进一步研究表明,循环经济试点政策存在空间溢出效应及虹吸效应,省份企业之间距离200km以内表现为虹吸效应,在600km左右省份企业对临近企业的空间溢出效应最强。基于此,我国应加大循环经济试点政策实施力度,助力企业提高经济绩效,实现高质量发展。

    2025年03期 v.45;No.259 66-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07K]
    [下载次数:29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 ]
  • 数字化治理对地方政府债务的影响研究——基于准自然实验的经验证据

    王虎;宋良荣;

    基于2009—2022年我国地级市面板数据,以“智慧城市”试点政策为例,通过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检验治理机制数字化转型对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约束效应,结果发现:数字化治理显著抑制了地方隐性债务风险,其中存在通过改善信息环境和优化监督治理机制来约束地方隐性债风险的双重传导路径。此外,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化治理抑制地方隐性债务风险的效果随经济发展水平、上级政府效率以及产业高级化程度的不同而存在显著差异。因此,应加快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强化地方财政治理并采取差异化措施,以充分发挥“智慧财政”的治理功效。

    2025年03期 v.45;No.259 77-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9K]
    [下载次数:45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 ]

战略与管理

  • 平台互补者能力对其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

    吴正刚;卢杰;

    文章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平台互补者核心能力、连接能力、重构能力分别对企业经营绩效产生不同程度的正向影响。核心能力分为功能能力、市场进入能力与声誉能力,功能能力起主导作用,声誉能力起促进作用,市场进入能力在功能能力与声誉能力共同具备的情况下对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不显著;连接能力分为模块化能力与定制能力,定制能力的作用更为显著;重构能力包括资源重构能力与战略路径重构能力,二者作用相当,缺一不可。此外,环境动态性在平台互补者核心能力与企业经营绩效之间发挥了正向调节作用。研究为平台互补型企业维持竞争力提供了理论知识增量与应用实践启示,丰富了对于平台互补者能力的研究。

    2025年03期 v.45;No.259 87-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34K]
    [下载次数:16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5 ]
  • 异地子公司数量与母公司环保投资——基于风险规避与资本扩张效应的研究视角

    姚圣;王之兰;

    本研究采用2003—2022年我国重污染行业A股上市公司及其异地子公司作为研究样本,研究了异地子公司数量对母公司环保投资的影响。研究结论表明,异地子公司数量的增加会导致母公司的环保投资升高。异质性分析发现,母子公司所在地区的环境规制力度越大、经济增长水平越高;母公司所属行业的市场竞争程度越低、科技水平越高;在母公司为成长期企业或国有控股企业时,异地子公司数量对母公司环保投资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进一步分析发现,异地子公司数量的增加能够产生风险规避效应与资本扩张效应,进而加大母公司的气候风险和投资支出,从而提高母公司的环保投资规模。各异地子公司所在城市的环境规制强度越高于母公司所在城市,母公司的环保投资越多;母子公司的地理距离则对此具有负向调节作用。

    2025年03期 v.45;No.259 100-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0K]
    [下载次数:13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 ]
  • 基于改进高斯混合模型和概率语言三支决策的酒店在线评论聚类与多特征筛选

    李博;彭杰;李凯;

    鉴于酒店行业在线评价体系的复杂性及其对目标市场定位的重要性,本文通过分析在线评论、优化酒店服务与潜在顾客之间的匹配度,创新性地提出了一种新的酒店推荐算法,旨在提高复杂情景下推荐结果的准确性,提升顾客满意度及酒店的市场竞争力。首先,描述研究问题,突出筛选机制在电子商务交易匹配系统中的重要性。其次,为尽可能地保留原始评论数据,引入复杂信息表征工具,将文本形式的在线评论转化为概率语言术语集(probabilistic linguistic term sets,PLTSs)信息。再次,考虑海量的评论主体通常具有不同犹豫程度的偏好,考虑悲观和乐观偏好,提出一种基于不完全模糊关系的双极偏好权重分配方法。接着,结合高斯混合聚类算法,提出概率语言环境下的分布熵惩罚-高斯混合(DEPGMM)聚类算法,并获取在线评论隶属于不同类别的条件概率,进而获得聚类等价类。进一步,引入三支决策理论方法,给出面向智能推荐的概率语言三支决策过程。最后,通过对三家酒店筛选排序,结合参数分析和对比分析验证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2025年03期 v.45;No.259 113-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60K]
    [下载次数:18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 ]
  • 风险偏好、模糊态度对农户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基于山东省潍坊市果蔬种植户的实证与仿真

    喻言;陈霞佑;徐鑫;

    不确定性在农业生产活动中是普遍存在的,农户在对不确定性事件进行主观判断的过程中产生的风险偏好和模糊态度会影响其技术采纳行为。研究以水肥一体化技术为例,基于山东省潍坊市果蔬种植户的调研数据,首先运用实验经济学方法对农户风险偏好和模糊态度进行测度,然后运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对风险偏好、模糊态度与农户技术采纳行为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最后基于多主体的仿真对农户行为进行了模拟。研究表明:(1)农户表现出“风险厌恶”和“模糊厌恶”特质;(2)风险偏好和模糊态度对农户水肥一体化技术采纳行为具有显著正向影响;(3)农户模糊态度的影响效应强于风险偏好,同时模糊态度强化了农户风险偏好的影响效应;(4)技术培训和是否为农艺师对农户采用水肥一体化技术具有显著促进效应,但其在风险偏好和模糊态度环境下具有差异;(5)风险感知在风险偏好、模糊态度对农户水肥一体化技术采纳行为影响中具有中介作用。(6)计算机仿真较好地模拟风险偏好、模糊态度对农户技术采纳行为的动态变化。因此,研究结论强调信息在农户技术采纳中的重要性,可以通过降低农业信息的模糊性、充分利用农户风险偏好、模糊偏好的心理、强化农户的风险感知等方式提高农户技术采纳的参与度,同时也为进一步研究农户不确定性决策提供了有益参考。

    2025年03期 v.45;No.259 126-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97K]
    [下载次数:29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 ]

创新与创业

  • 低碳城市建设促进绿色创业的影响机制及空间溢出效应

    张金金;马晓钰;李潇潇;

    绿色创业是实现绿色发展的重要机制之一,对深化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自然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而研究如何从政策层面推动绿色创业是一个有价值的议题。本文将低碳城市试点政策的推行视作“准自然实验”,基于2005—2020年287个城市的绿色企业新增数据,运用多期DID模型分析了该政策促进城市绿色创业的效应与路径。研究发现:低碳城市建设促进绿色创业的效应具有显著性,且经过多维度稳健性检验后仍可靠。路径研究发现低碳城市建设通过缓解融资约束、优化产业结构、推进绿色技术创新的方式作用于城市绿色创业水平。异质性研究发现,低碳城市建设对城市绿色创业的影响在不同资源禀赋、市场化程度、数字普惠金融水平的城市中存在明显差别。此外,低碳城市建设对邻近城市存在正向空间溢出效应。该研究进一步丰富了绿色发展的理论范畴,同时为理解低碳城市试点建设,促进绿色创业提供了经验证据。

    2025年03期 v.45;No.259 139-1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5K]
    [下载次数:36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 ]
  • 高管教育特征对银行金融科技发展的影响研究

    付龑钰;

    随着金融科技与银行服务创新的深度融合,金融科技正深刻地改变着整个银行体系。本文以62家商业银行2011—2023年的数据为研究对象,以高管教育背景为切入点,实证检验了银行高管学科背景、海外留学背景以及学历层次对银行金融科技发展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高管的理工科背景、海外留学背景和高学历层次均会对银行金融科技发展产生显著的推动作用。调节效应结果显示,科技公司的任职经历能够显著增强高管理工科背景对银行金融科技发展的推动作用,欧美国家的留学经历能够进一步强化海外留学背景对银行金融科技发展的推动作用,而高管毕业院校层次并未对学历层次与银行金融科技发展的关系产生显著影响。本文研究结论对探索促进银行金融科技发展的有效路径,推动银行数字化转型和我国金融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2025年03期 v.45;No.259 151-1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4K]
    [下载次数:14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 ]
  • 数字领导力影响战略性新兴企业创新韧性提升的路径研究

    张婷婷;薛希萌;

    在外部环境日益复杂严峻的背景下,数字领导力在企业创新韧性提升过程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基于高阶梯队理论和TOE理论,以技术复杂性和知识场活性的双技术格局作为情境变量,探索数字领导力对战略性新兴企业创新韧性影响的内在机制,运用回归分析和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fsQCA)分别进行调节机制检验和路径分析。调节机制结果表明,数字领导力正向促进战略性新兴企业创新韧性提升;随着知识场活性和技术复杂性的提高,数字领导力对企业创新韧性提升的促进作用分别被强化和弱化;知识场活性、技术复杂性和数字领导力三者交互项与企业创新韧性提升正相关。同时,fsQCA结果表明,战略性新兴企业存在4条高创新韧性的提升路径:(1)数字领导力-资源冗余-知识场活性型;(2)资源冗余-知识场活性型;(3)数字领导力-创新政策型;(4)知识场活性-创新政策型。研究结论对战略性新兴企业应对不确定性与推动可持续创新具有重要理论与实践意义。

    2025年03期 v.45;No.259 162-1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68K]
    [下载次数:77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8 ]

环境与社会

  • AI同群效应对企业ESG表现的影响机制研究

    麻东锋;孙国强;

    AI作为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引擎,其同群效应对企业ESG表现具有显著影响。基于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聚焦行业AI采纳的溢出效应,揭示AI同群效应对企业ESG表现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AI同群效应显著提升企业ESG表现,绿色创新与效率优化为关键中介路径,政府数字关注、信息互动和高管技术背景进一步强化了这一正向作用,共同机构所有权通过社会网络与协同治理机制放大了同群效应的影响。异质性分析表明,该效应在AI政策驱动阶段、高市场竞争行业、高污染企业和高科技企业中更为突出。研究从同群视角揭示了AI赋能企业ESG的新机制,有助于丰富数字化转型与同群效应交叉领域理论体系,为企业绿色智能化转型和政策制定提供实践参考。

    2025年03期 v.45;No.259 171-1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25K]
    [下载次数:51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 ]
  • 人形机器人普及的法律监管——基于比例原则的分析

    张春玲;

    人形机器人的技术突破与场景拓展,引发了诸多现实困境。法律监管需回应劳动者权益与经济效率、个人隐私与数据利用、公共安全与技术创新等多元利益冲突问题。为此,需将利益衡量理论引入人形机器人监管,并以比例原则为主要权衡手段,为人形机器人规模化应用提供分级分类的法律监管路径。首先,需运用目的正当性原则限定人形机器人应用场景,将道德实践的价值融入法律规范,保障相关场景必须契合科技向善的价值目标以及服务于人类社会的目的;其次,应当依据适当性原则评估人形机器人在特定领域普及的有效性,确保其规模化应用能实质促进目标领域发展;再次,依据必要性原则筛选最小干预路径,防范拟人化技术消解主体性认知;最后,还要借助狭义比例原则进行整体审视,构建安全阈值与创新空间的弹性区间,实现产业发展与社会风险的可控协调。未来应完善人形机器人风险评估体系,制定《人形机器人发展促进法》,在技术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张力中构建法律监管框架,实践科技向善的法治愿景。

    2025年03期 v.45;No.259 185-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4K]
    [下载次数:17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3 ]

理论评述

  • 企业战略信息披露:述评与展望

    修浩鑫;李雨菲;邬贻萍;

    企业战略信息披露受到广泛关注,但其概念定义、评价体系尚未达成共识。本文采用系统文献综述法回顾企业战略信息披露的研究文献。首先,从战略管理视角界定企业战略信息的概念定义,并提出一个综合性的评价体系以解决内涵宽泛的问题。其次,立足自愿性信息披露理论,从经济驱动、战略驱动视角梳理企业战略信息的披露动机,并引入印象管理理论进一步拓展分析。再次,从资本市场、产品市场以及内部市场三个维度梳理企业战略信息披露的经济后果。最后,总结已有文献的不足之处,展望未来研究的探索方向。

    2025年03期 v.45;No.259 193-2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7K]
    [下载次数:14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3 ]

  • 信息化时代汉语教育理论创新与实践研究——评《国际中文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

    陈惠玲;

    <正>在信息化时代,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深刻改变着教育生态,汉语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亟需在理论与实践层面实现创新突破。在此背景下,汉语教育理论的创新不仅要扎根于传统语言文化的深厚土壤,更要积极融合现代信息技术,构建适应时代需求的教育体系。从理论层面来看,传统汉语教育理论侧重于语法规则、词汇积累和文本解读,而信息化时代则要求理论研究更加关注语言的交际功能、跨文化传播特性以及学习者的个性化需求。借助大数据技术对海量汉语学习数据的分析,能够精准把握学习者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的学习规律和难点,从而为理论研究提供实证依据,推动汉语教育理论从经验驱动向数据驱动转变。

    2025年03期 v.45;No.259 2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4K]
    [下载次数:16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 ]
  • 创新人才管理机制,推进电网企业人才建设——评《电网企业人才工作创新与实践》

    廖英祺;胡莎钰;

    <正>在科技迅猛发展的背景下电力行业面临着一系列挑战与机遇,尤其是电网企业在新兴技术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推动下,随着智能电网、可再生能源及数字化转型的加速推进,电网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已从单一的技术型人才向复合型、跨界型人才转变。这一转变要求企业在人才招募、培养与激励方面进行系统性优化,以提高人才的创新能力和适应能力。而人才的流动性及市场竞争加剧使得企业如何留住人才成为当务之急。构建一个灵活、高效且富有激励性的创新人才管理机制,将有助于提升员工的归属感与忠诚度,从而促进人才的稳定与发展。

    2025年03期 v.45;No.259 2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3K]
    [下载次数:8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 ]
  • 网络经济时代企业战略管理的转型与创新路径——评《信息时代的经济变革》

    于迎雪;

    <正>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和世界经济格局的剧烈变化,互联网经济正在前所未有地改变着商业世界的本质。李萌昕所著《信息时代的经济变革》抓住了这一时代主题,以宽广的理论框架和大量的案例阐述分析了互联网经济时代的公司策略管理基础原理的变换,细致诠释了战略转变的主要方式,这不仅是一本对信息化时代商业变迁的理论归纳,而且是一本指导公司走出策略困境的操作指南,既有思想性又有可操作性。

    2025年03期 v.45;No.259 2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9K]
    [下载次数:18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 ]
  • 大数据科技时代学校音乐教育资源网络管理与建构——评《教育技术下的音乐教学研究》

    何方成;

    <正>在大数据科技深度渗透教育领域的时代背景下,学校音乐教育资源的网络管理与建构迎来全新的发展契机与变革需求。随着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的迅猛发展,教育数据的采集、存储与分析能力呈指数级增长,传统音乐教育资源管理模式已难以适应数字化时代的教育需求。从资源整合层面看,大数据技术打破了音乐教育资源分散、孤立的局面。以往,学校音乐教育资源受制于地域、资金和技术等因素,存在优质资源分布不均、更新滞后等问题。而借助大数据,可实现不同地区、不同学校间音乐教育资源的互联互通,将音乐课程视频、乐谱库、音频素材等分散资源进行系统性整合,构建起覆盖广泛、动态更新的音乐教育资源网络。

    2025年03期 v.45;No.259 2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8K]
    [下载次数:13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 ]
  • 数字化赋能下教育管理创新与质量监测体系构建——评《网络时代高校教育管理及评估研究》

    雷晶晶;

    <正>在当今信息化和数字化迅猛发展的背景下,教育管理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数字技术的不断进步为教育体系的创新提供了强大动力,同时也对教育质量的监督与保障提出了更高要求。传统教育管理模式因其在信息传递、资源配置及决策支持等方面的滞后性,逐渐无法满足现代教育发展及社会变革的需求。因此,构建基于数字化赋能的教育管理创新与质量监测体系,成为教育领域亟需解决的重要课题。通过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等手段,教育管理者能够实时获取前沿的教育信息,从而更深入地理解学生需求和教育资源的供需关系。

    2025年03期 v.45;No.259 2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7K]
    [下载次数:18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 ]
  • 现代化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及健康效应探索——评《大众运动与健康科普指南》

    游战澜;

    <正>在健康中国战略深入推进与全民健康意识显著提升的现代化背景下,全民健身活动的广泛开展不仅是满足民众健康需求的重要途径,更是提升国民身体素质、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关键举措。现代化全民健身活动呈现出多元化、智能化、社会化的特征。从活动形式来看,传统的跑步、广场舞等项目持续普及,瑜伽、健身操、极限运动等新兴健身方式也备受青睐,满足了不同年龄、不同群体的多样化需求。

    2025年03期 v.45;No.259 2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3K]
    [下载次数:20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 ]
  • 新时期南传佛教剪纸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传承与困境突破——评《傣族剪纸研究》

    李统亚;

    <正>在全球化浪潮与现代化进程深度交织的新时期,人类社会的文化生态正经历前所未有的剧烈嬗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存续与发展面临着复杂的时代语境。南传佛教剪纸文化作为中国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极具地域与民族特色的艺术瑰宝,不仅是南传佛教文化体系中的重要视觉表达形式,更承载着千年积淀的宗教哲学、民俗传统与审美意趣,是中华民族文化多样性的生动注脚。然而,在现代性的持续冲击下,这一传统艺术形式的传承链条正面临断裂风险,其文化价值与技艺体系的存续发展亟待系统性的审视与革新。

    2025年03期 v.45;No.259 207-2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0K]
    [下载次数:8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 ]
  • 当代新媒体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与挑战——评《新媒体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策略研究》

    潘梅;

    <正>在数字化浪潮席卷教育领域的当下,当代新媒体凭借传播速度快、覆盖范围广、交互性强等特点,深度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为其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挑战。在短视频、社交媒体、网络直播等多元新媒体形式,打破了传统思政教育的时空限制,以生动鲜活、图文并茂的内容呈现方式,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青年学生喜闻乐见的信息形态。例如,通过抖音、B站等平台发布党史故事短视频、开展红色文化直播宣讲,能有效吸引学生注意力,提升思政教育的趣味性与吸引力。

    2025年03期 v.45;No.259 2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9K]
    [下载次数:21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