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现代化

经济经纬

  • 基于PMC指数模型的低空经济政策文本量化研究

    徐朋飞;蔡小慎;

    低空经济作为新质生产力的核心组成部分,其政策体系的科学性与系统性直接关系到该领域高质量发展。因此,对政策文本进行量化评价,为未来政策制定与修正提供科学依据,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聚焦于低空经济政策层面,选取108项政策文本为研究对象,通过政策文本挖掘构建低空经济政策量化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对选取的10项代表性政策文本进行量化评价,运用PMC指标体系计算得分矩阵,创建可视化曲面图。研究结果表明:低空经济政策制定较为合理,政策质量总体表现良好。我国低空经济政策质量整体呈现“上强下弱”态势。部分政策存在政策时效较为薄弱、政策领域有所缺失、政策描述性和诊断性不足等问题。为此,建议从发挥政策时效功能、优化政策领域布局、完善政策性质定位等多维度出发,提升低空经济政策质量。

    2025年02期 v.45;No.258 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1K]
    [下载次数:233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8 ]
  •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劳动力回流与农民农村共同富裕

    张超;张克一;郑宇;敬珠玛;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背景下,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有助于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提振农村经济,已成为实现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关键支撑。选取2014—2023年中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运用基准回归模型、中介效应检验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量化考察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对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影响效应以及农村劳动力回流的作用渠道。研究结果显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能够显著推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进程。同时,在经过内生性探讨和稳健性考察后发现,这一结论具有较好稳健性。作用机制检验结果表明,农村劳动力回流是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赋能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重要作用渠道。异质性分析结果证明,在南方地区和金融发展水平较高地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对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正向驱动作用更明显。空间溢出效应检验结果说明,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能够在正向赋能本地区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同时,推进毗邻地区农民农村共同富裕进程。

    2025年02期 v.45;No.258 10-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3K]
    [下载次数:81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 ]
  • 地方政府专项债务绩效评价研究——以湖南为例

    朱文蔚;

    在稳增长与防风险的双层目标下,提高专项债务资金的使用绩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数据显示,湖南专项债务规模呈现逐年递增态势,专项债务资金投向受国家政策影响较大。基于数据包络分析法,对2018-2022年湖南及其14个地级市(州)专项债务资金的使用绩效展开实证研究,结果发现:湖南及其14个地级市(州)的综合效率存在较大的区域差异,这种差异主要源于其规模效率,且湖南省整体的规模效率较低,湖南及其各市(州)的纯技术效率均呈现较高特征。要提高湖南专项债务资金的使用绩效,应谨慎控制专项债务的融资规模,继续加强专项债务资金使用的监管,完善专项债务风险监管机制。

    2025年02期 v.45;No.258 20-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2K]
    [下载次数:48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财政金融

  • 本地大客户与企业环境信息披露

    张润达;

    在推动企业环境信息公开和构建绿色供应链体系的过程中,大客户通常发挥重要作用。本文聚焦于本地大客户这一兼具地理邻近性和行政区划的客户特征,考察其对于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影响。研究发现,本地大客户对企业环境信息披露具有促进作用。环境关注、监管压力和声誉风险是主要作用机制,具体表现为:当企业环境表现较差、政府环境规制较强、媒体环境报道较多时,本地大客户能够发挥环境信息监督作用,进而推动企业增加环境信息披露。披露内容检验显示,本地大客户不仅增加了定性披露,还增加了定量披露,但更倾向于增加定量披露;不仅增加了正面披露,还增加了负面披露,但更倾向于增加负面披露。基于客户特征发现,上述促进作用会因本地大客户与企业的关联关系、政府背景而减弱,而在重污染行业中则得到增强。

    2025年02期 v.45;No.258 30-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5K]
    [下载次数:30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基于机器学习的我国中小银行风险预警研究

    周芮帆;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强调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统筹化解房地产、地方债务、中小金融机构等风险。中小银行立足当地,是金融体系的薄弱环节,其风险状况关乎我国金融安全,尝试将机器学习技术融入监管框架,旨在构建中小银行风险预警模型。通过BP神经网络、LSTM深度学习模型、LSSVM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等模型综合对比分析,认为基于遗传算法优化的LSSVM模型较优模拟与预测了现实语境下的中小银行风险情况,整体的预测精度为86.36%。由此提出加强预警机制动态智能化转型等对策建议。

    2025年02期 v.45;No.258 44-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30K]
    [下载次数:733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4 ]
  • 我国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绩效评价与时空演化研究

    熊盼;罗志勇;刘天祥;

    推动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对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农村金融支持“三农”发展维度上构建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绩效测度指标体系,采用动态StoNED模型测度2009-2022年我国30个省份(港澳台藏除外)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绩效,并借助核密度估计、马尔可夫链、标准差椭圆和Dagum基尼系数等方法揭示其时空演变特征。研究发现,我国农村金融的高质量发展绩效整体表现良好,各省份不同维度的绩效存在显著异质性。绩效总体上呈现出持续提升态势。各绩效等级区间转移概率低,不存在跨级转移。绩效空间分布格局呈明显的东北-西南方向,其中经济效益、共同富裕、人民需要绩效重心分别向东南、西北、西南方向迁移。绩效总体基尼系数较高,但展现显著的下降趋势,空间差异来源主要在于区域间的差异。研究结论将为新发展阶段推动中国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2025年02期 v.45;No.258 54-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29K]
    [下载次数:49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 金融科技与银行流动性创造差异化:基于DID准自然实验的实证分析

    赵莉娜;周丹;周昕瑾;

    银行金融科技赋能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抑或亦是一把双刃剑?本文从银行流动性创造效率视角,实证研究了银行金融科技对于银行流动性创造效率的差异化影响。利用我国金融科技发展政策的准自然实验,本文实证研究发现:银行金融科技对于流动性创造的影响存在着显著结构性差异,以及个体特征效应;银行金融科技的流动性创造效应得益于成本下降与结构优化,但同时也显著受到信贷风险水平的制约,即信贷风险水平越低,银行金融科技的流动性创造效应越大;准自然实验的检验结果也验证了上述结论。本文的实证结论为个性化、有针对性的制定和执行金融科技发展政策,为银行防控金融科技赋能中的信贷风险,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和经验证据。

    2025年02期 v.45;No.258 65-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87K]
    [下载次数:118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战略与管理

  • 人“至察”则“无徒”?——完美主义型领导对员工工作疏离感的跨层检验

    陶建宏;王国迎;

    在社会转型期,员工工作疏离感给企业所带来的负面效应不可小觑,而完美主义型领导风格将如何影响员工工作疏离感值得深入探究。本研究基于社会交换理论和团队氛围理论,构建了一个引入组织和谐与上下级关系的跨层次影响模型,并以667名企业员工为样本进行跨层次实证检验。研究结果显示:(1)完美主义型领导对组织和谐和上下级关系均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因而显著增强了员工的工作疏离感;(2)组织和谐与上下级关系分别在团队层面和个体层面对完美主义型领导对员工工作疏离感的影响发挥跨层次中介作用;(3)组织和谐跨层次调节上下级关系与员工工作疏离感之间的负向关系。

    2025年02期 v.45;No.258 76-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1K]
    [下载次数:43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 ]
  • 谦卑型领导对员工沉默行为的作用机制研究

    苏曼丽;覃冬;

    基于组织公平理论和目标取向理论,对两个时间点532份问卷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谦卑型领导与员工沉默行为存在负向影响,上级公平感知在二者关系中发挥完全中介作用;学习目标取向调节上级公平感知对员工沉默行为的负向影响,同时调节谦卑型领导通过员工对上级公平感知来抑制员工沉默行为的中介作用。

    2025年02期 v.45;No.258 88-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80K]
    [下载次数:35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 ]
  • 互联网社交媒体、投资者交流与企业风险承担

    申丹琳;韦超超;郭梦瑶;

    互联网社交媒体的迅速发展为投资者信息交流提供了重要的新渠道。本文以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研究了社交媒体中投资者的信息交流是否及如何影响企业风险承担。研究发现,社交媒体关注可以显著提升企业的风险承担水平,支持“信息效应”假说。进一步研究表明,改善代理冲突和融资约束是社交媒体关注提高企业风险承担水平的重要途径,并且代理冲突的缓解主要体现在降低经理人的职业忧虑方面。虽然信息效应占据着主导地位,但社交媒体关注也可能会产生压力效应。在考虑企业产权性质差异后,本研究发现社交媒体关注提高企业风险承担水平的作用在非国有企业中更加显著。本研究有助于丰富社交媒体关注经济后果、企业风险承担影响因素的文献;对认识数字经济时代下中小投资者对企业风险决策的影响、提高企业风险承担的意愿和能力,以及推动互联网和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具有重要意义。

    2025年02期 v.45;No.258 96-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80K]
    [下载次数:41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企业家想象力、认知图式组合与商业模式创新:意义建构视角

    白秀伟;程德俊;

    本研究从意义建构视角构建了企业家想象力、认知图式组合与商业模式创新三者的关系模型,重点揭示企业家想象力作为一种面向未来的意义建构形式,是如何进行认知图式的创造性组合,从而生成差异化的商业模式创新。研究结论表明:(1)企业家想象力驱动商业模式创新;(2)认知图式组合在企业家想象力与商业模式创新关系中起中介作用;(3)企业家想象力以相似性为逻辑,对认知图式进行规则联结,使得商业模式新图式产生增量改变,从而促进效率型商业模式创新;(4)企业家想象力以变革性为逻辑,对认知图式进行自由且非规则联结,使得商业模式新图式发生根本性改变,以促进新颖型商业模式创新。

    2025年02期 v.45;No.258 107-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9K]
    [下载次数:23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人机交互:员工对算法评估的感知负担及其缓解路径

    陈艳虹;瞿皎姣;金美芬;张琬雯;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在人力资源管理决策环节的广泛应用,员工与管理者之间因技术应用而产生的冲突逐渐显现。为预判和化解技术应用中的潜在矛盾,本研究旨在全面剖析员工对人力资源管理中人工智能应用的认知与态度,系统探索导致员工对人工智能工作绩效评估产生负面看法的核心因素。通过对15名员工的深度访谈发现,人工智能在引入人力资源管理时会引发情感、心理、偏见、操纵、隐私和社会六类负担,这些负担可以通过提升算法透明度、增强决策可解释性以及优化人机协作机制得到有效缓解。本文基于研究发现,提出有针对性的管理策略,为人力资源管理中人工智能的合理应用提供科学指导。

    2025年02期 v.45;No.258 113-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0K]
    [下载次数:131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6 ]

创新与创业

  • 数据要素化对区域产业链创新链融合的影响研究

    董成意;马志云;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下,产业链创新链融合是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有效途径。论文从生产要素的微观视角出发,以2010-2022年中国31个省(区、市)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及面板门槛效应模型,探究数据要素化对区域产业链创新链融合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数据要素化能够显著促进产业链创新链融合,且对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的影响作用都较为显著,但对东北地区的影响作用并不显著。(2)数据要素化能够促进工业机器人应用和改善资源错配程度,进而推动产业链创新链融合。(3)数据要素化对产业链创新链融合的影响存在基于地区信息化水平的门槛效应。基于此,提出大力培育和健全数据要素市场化发展、缩小地区数字鸿沟等政策建议。

    2025年02期 v.45;No.258 121-1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25K]
    [下载次数:66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2024年硅谷指数和中关村指数对比分析及启示

    筱雪;周代数;

    硅谷指数和中关村指数分别反映了美国硅谷和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的创新发展现状与趋势,为科技创新领域决策者、创业者和研究者提供分析基础和决策依据。本文通过比较分析、数据分析和个案研究,对比分析2024年硅谷指数和中关村指数,从设计理念、评价目的、指标特点及编制机构的角度分析两个指数的差异点。研究发现,硅谷指数反映出硅谷的核心优势在于人才多元性、创业环境优越以及投资信心强大,中关村指数反映出当前园区发展存在国际人才吸引力不够、创新创业活力不足、融资渠道单一等问题。基于上述结论,从优化顶层设计、聚集国际人才、改善融资环境、促进开放合作等角度,对促进中关村建设世界领先科技园区提出对策建议。

    2025年02期 v.45;No.258 132-1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7K]
    [下载次数:15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供应链金融与企业新质生产力——基于A股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

    于涛;谭前进;刘谦;

    新质生产力是我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论文基于2011—2022年A股上市企业数据,实证分析了供应链金融对企业新质生产力的影响。研究发现,供应链金融计划的实施能够有效促进企业新质生产力培育。机制分析表明,供应链金融通过以下三个渠道促进企业新质生产力的培育:缓解企业融资约束、提高企业运营效率以及增强企业创新效率。此外,供应链金融对企业新质生产力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具体而言,相较于非高技术行业、非制造业、国有企业和大规模企业,供应链金融对高技术行业、制造业企业、非国有企业及小规模企业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

    2025年02期 v.45;No.258 140-1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6K]
    [下载次数:205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环境与社会

  • 建设金融强国背景下碳中和加权指数构建与投资绩效研究

    齐岳;齐竹君;

    建设金融强国,需要不断丰富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方式和工具。当前我国碳中和指数与基金普遍使用筛选加权策略,投资组合集中于低碳行业和高碳转型行业,导致行业集中度过高、风险分散不足的问题。为克服这一局限,可以使用基本面加权法与上市公司碳中和评价数据,构建碳中和加权指数。该指数既能考虑碳中和因素,又能在理论上将资产选择范围扩大至全行业,利用跨行业的多样化配置降低投资组合的整体风险,提升长期稳健收益。选取上证50为样本的投资绩效检验表明,碳中和加权指数能够获得显著超过上证50的超额收益。为避免样本调换对结论的影响,使用市值加权等方法构造基准指数,发现碳中和加权指数的业绩表现依然更优。上述发现对开发更多样化的低碳投资产品具有借鉴意义,有助于引导资本流向绿色产业,促进“双碳”目标顺利实现。

    2025年02期 v.45;No.258 148-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12K]
    [下载次数:18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行业内外部风险耦合特征与系统性风险传染机制研究

    顾文恺;

    本文通过多层次风险耦合视角,对我国股票市场18个行业在不同时期的内部与外部风险耦合特征进行了综合分析,揭示了行业内部风险耦合性与外部风险耦合性之间的复杂关系。同时,通过网络模型发现和剖析了重点行业在系统性风险传染中的角色和特点,进一步探索了系统性风险的传染机制。研究表明:(1)高内部风险耦合性行业和低内部风险耦合性行业均会显著影响市场整体风险,但影响模式不同;(2)行业内部风险耦合性对行业外部风险耦合性有显著驱动作用,并呈现非线性特征;(3)在风险耦合视角下,金融业和建筑业为主要风险吸收行业,租赁商务业为主要风险溢出行业,其风险传染呈现不同特点,金融业和租赁商务业对其他行业的风险吸收或溢出呈现广泛的多元轮动性,建筑业则更具针对性地吸收来自特定行业的风险。本文进一步提出了分阶段、差异化的行业风险管理政策建议,为政策制定者应对系统性金融风险提供了实证支持。

    2025年02期 v.45;No.258 157-1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02K]
    [下载次数:15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公共服务质量对易地扶贫搬迁农户社会融入的影响

    王雅俊;王一峰;

    易地扶贫搬迁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头号工程,搬迁农户的社会融入更是政策落实的关键一环,研究公共服务质量对社会融入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宁夏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662户搬迁农户的实地调研数据,运用CRITIC法测度社会融入,利用多重中介模型探讨公共服务质量对搬迁农户社会融入的影响与作用机制。研究结果显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搬迁农户社会融入达到较高水平,但经济融入稍差,仍有进步空间;高质量公共服务显著促进了搬迁农户的社会融入,且这一影响存在子维度和安置方式的异质性,对心理与身份融入、集中安置的促进作用更强;机制分析表明,政治信任和基层行为在公共服务质量影响社会融入过程中起到多重中介作用,公共服务质量通过提高农户的政治信任、推动基层组织的积极行为进而影响搬迁农户的社会融入,其中基层行为应得到更多重视。基于研究结果,提出了多项政策建议,以促进搬迁农户的社会融入。

    2025年02期 v.45;No.258 168-1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6K]
    [下载次数:42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理论评述

  • 跨学科视域下的沉浸营销:研究现状与理论渊源

    龚思颖;黄凯洁;黎小林;杨洋;赵心树;

    沉浸营销作为一种由数字技术促生的新兴营销模式和一个新兴的跨学科研究领域,具有不可忽视的应用价值和重要的理论意义。本文运用分析软件CiteSpace,采用文献计量研究方法,对沉浸营销研究领域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和总结,用可视化的方式揭示沉浸营销研究的现状和理论渊源。沉浸营销研究在沉浸技术、沉浸体验、沉浸传播研究的基础上兴起。国内外学者对该领域展开了广泛研究,年均发文量呈波动增长态势。而国内的系统性研究和理论构建尚处于探索阶段,受产业发展、产业政策等因素影响。沉浸营销在沉浸技术驱动下的延伸和发展,深受感官营销、体验营销的影响。目前,沉浸营销得到心理学、传播学和营销学的多角度研究和理解,整合了包括心理学、传播学、营销学在内的概念、理论、方法和实践。本文据此归纳出沉浸营销的内涵,初构沉浸营销的跨学科框架。

    2025年02期 v.45;No.258 178-1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29K]
    [下载次数:58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竞赛众包平台的参与者服务:“动机-刺激-功能”分析框架

    张雪峰;汪闪;张佳浩;

    参与者参与竞赛众包平台的动机、平台提供的刺激和服务功能之间相互联系。然而,当前对它们之间的联系还缺乏系统性的认识。为此,论文通过文献分析,确定了参与者的7个主要动机。通过对典型竞赛众包平台的内容分析,识别确定了平台提供的14个主要刺激和33个服务功能。进一步地,论文分析了动机、刺激和功能之间的映射关系,构建了“动机-刺激-功能”框架。该框架强调刺激能够激发和响应参与者动机,进而促使其实施相应的行为,而刺激又会具体化为服务功能;动机与刺激、刺激与功能之间存在多对多的对应关系。该框架将进一步加深对竞赛众包参与者与平台之间关系的理解,为后续参与者行为和众包平台治理研究提供思路和参考。在实践中,该框架也为竞赛众包平台面向参与者的服务功能设计与完善提供了思路和具体建议。

    2025年02期 v.45;No.258 190-2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2K]
    [下载次数:12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信息化时代高校管理下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模式研究——评《思想政治教育学学科发展新论域》

    黄劲歌;

    <正>在信息化时代,全球各国面临着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挑战与机遇,特别是在教育领域,信息化的深入推广对高校的管理与教学模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模式也随之受到信息化浪潮的冲击与重塑。信息技术的普及促使教学资源的数字化、知识的网络化以及学习的自主化,从而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呈现与传播提供了新平台。

    2025年02期 v.45;No.258 2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1K]
    [下载次数:15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新时期高校美育教育管理与创新发展研究——评《高校美育发展改革与实践研究》

    孙凤仙;张晓莹;

    <正>在新时期背景下,我国高校美育教育的管理与创新发展面临着深刻的时代变革与挑战。随着社会综合素质的提升需求与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增强,美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被赋予了新的使命与责任。在此背景下,美育教育不仅需要关注学生艺术素养的提升,更需通过系统化的管理与创新策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科技的迅猛发展对美育教育提出了新要求。数字媒体艺术、虚拟现实等新兴技术的应用,为美育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与平台,推动了教育形式的多样化。

    2025年02期 v.45;No.258 2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6K]
    [下载次数:29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信息化时代高校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擦亮育人底色研究——评《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研究》

    邱文涵;田家宇;

    <正>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高等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信息化时代使得信息传播的速度和范围大幅提升,青少年学生接触到的信息日益多元化。这一现象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产生了深刻影响。在此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与时俱进,通过挖掘和利用新媒体和信息技术,积极构建与学生日常生活相结合的思想政治教育平台,使其教育内容更加生动、丰富和具有吸引力。

    2025年02期 v.45;No.258 2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5K]
    [下载次数:50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信息化时代高校师资队伍建设与教师个人成长思路研究——评《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发展研究》

    蔡莎;

    <正>信息化时代已深刻改变了教育的形态与内容,尤其是在高等教育领域,师资队伍的建设与教师个人成长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在全球化与信息化的浪潮推动下,高校不仅要培养适应新时代需求的人才,更需要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与教学能力,以适应科研和教育发展的新要求。传统的教学模式单一、互动性差,往往无法满足学生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发展的需求。现代信息技术如大数据、人工智能及云计算等的应用,为高校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工具,使得教师必须更新知识结构,熟练掌握新技术,提升信息素养。

    2025年02期 v.45;No.258 204-2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2K]
    [下载次数:31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生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体系的深入探究——评《生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原理》

    何兴;李倩;

    <正>生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是对传统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一种深化和扩展,旨在解决当代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在全球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和资源枯竭等严峻现实面前,生态马克思主义为我们提供了理解和解决这些问题的理论基础。马克思在其原著中曾提出,资本主义制度内部存在着内在的自我逻辑,即追求利润最大化和无节制增长的驱动,这一逻辑直接导致了生态危机的加剧。

    2025年02期 v.45;No.258 2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6K]
    [下载次数:22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高校体育教育管理方法创新与实践探究——评《新时期体育教育理论与实践新探》

    吴顺利;

    <正>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高校体育教育在培养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传统的体育教育管理方法已逐渐无法满足新时代学生的需求,亟需进行创新与实践,以提升体育教育的效果和品质。当前,高校体育教育面临着多重挑战。例如,学生的身体素质普遍下降,教学内容和形式相对单一,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体育管理模式缺乏灵活性,未能充分考虑到学生个体差异和兴趣需求,导致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参与热情和满意度不高。

    2025年02期 v.45;No.258 2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1K]
    [下载次数:17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数字化赋能视角下中国民歌管理路径探究——评《中国古今民歌选译》

    岳祥云;

    <正>在全球化和信息化的背景下,数字化赋能已成为推动各类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中国民歌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传承与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包括人口流动导致的地域性民歌流失、现代传媒环境下的文化同质化以及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淡漠等。因此,如何在数字化赋能的视角下优化中国民歌的管理路径,成为学术界和文化管理者亟待探讨的问题。数字技术的发展为民歌的传播和保存提供了全新的平台。

    2025年02期 v.45;No.258 2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5K]
    [下载次数:7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全民健身背景下大众健身管理与发展思路探究——评《全民健康推进中的大众体育健身需求与方法探索》

    江岚;

    <正>在全民健身政策持续推动的背景下,中国社会对大众健身的关注日益增强。全民健身战略自上世纪90年代初提出以来,已成为国家健康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增强国民体质,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促进社会和谐发展。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与生活方式的转变,国民健康问题逐渐凸显,这促使大众健身管理的重要性愈发显著。对大众健身的有效管理与发展,不仅是提升全民身体素质的必要途径,也是实现健康中国2030战略目标的核心要求。

    2025年02期 v.45;No.258 2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9K]
    [下载次数:59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下载本期数据